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提出19條建議,并明確力爭到2022年,實現制造業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基礎支撐能力明顯提高,質量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行業質量工作體系更加高效。專家指出,《意見》的發布將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推動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
推動由“大”轉“強”
在充分認識制造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盡管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但從制造業增加值率、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擁有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生產、高端產業占比、產品質量和著名品牌等各方面衡量,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不夠高的問題十分突出,建設制造強國和發展先進制造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當前中國制造業各個領域的比較優勢在逐步削弱,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企業用地成本越來越高,經營壓力增加;其次,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比例越來越高,農村剩余可轉移勞動力有限,企業用人的成本也在增加。”牛犁說,“再加上融資成本仍然偏高,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方面還有不小的壓力,企業掙不到太多的錢,中國傳統低端制造業的發展優勢很小。”
此次《意見》指出,到2022年,要建設一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團體標準協調配套的標準群引領行業質量提升,推動不少于10個行業或領域建立質量分級工作機制,完善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追溯機制,提高企業質量和品牌的競爭力。“《意見》的出臺給中國制造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確定了未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目標,為中國制造業由‘大’轉‘強’注入足夠的信心。”
上海韋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德國VET公司在中國地區的關系企業,基于10多年來我們和歐美各主要設備制造商的良好合作關系及近年來中國在芳綸、碳纖維等特種纖維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VET公司已經為國內很多芳綸及碳纖維等生產企業提供了項目技術咨詢、工藝設備和關鍵部件等服務,涉及紡絲、卷繞、并絲、退繞、集束、整經、卷曲、超短切斷等各個工藝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