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市政府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促進實體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分別從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金融服務收費、進一步降低企業擔保抵押重組成本、切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用地物流成本、加大民營企業產品采購力度、鼓勵民營企業股權多元化和改進政府服務等8個方面,提出了30條具體意見。
此次政策出臺前,做了大量政策儲備、企業成本調研以及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建議等工作,研究提出進一步降低企業社保、用地、用能、物流、采購、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針對性措施。經過反復修改完善,形成《重慶市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
“減、獎、惠”三方面準確發力
降低人力社保成本,企業每年省120億
據介紹,此次“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九大政策舉措”從土地成本、社保成本、運輸成本、稅收政策、能源成本、采購成本、融資成本、運營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提出9條政策措施,主要從“減、獎、惠”三個方面準確發力,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優化供地降低成本
出讓底價可按較低價標準的70%執行
在工業用地上,要求各區縣政府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要充分保障工業用地供給,做到應供盡供,對納入市高等產業發展相關規劃的制造業項目優先保障。對成功創建國土資源集約節約模范區縣的一次性給予500畝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
對符合產業政策且用地集約的制造業項目用地,土地出讓底價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別對應工業用地較低價格標準的70%執行。積極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鼓勵各區縣采用出讓年限小于50年、長期租賃、租讓結合、先租后讓、分期供地等方式供應工業用地。
減輕企業負擔
僅人力社保成本就可減少120億
據市經信委介紹,減就是要切實緩解企業負擔“痛感”。
以社保為例,貫徹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對制造業企業實行困難企業社保繳費政策,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管理制度,實施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預計每年可為企業降低人力社保成本約120億元。
對制造業企業實行困難企業社保繳費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比照我市個體工商戶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辦法執行。并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管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工傷保險費率實施下浮。對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按該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給予穩崗補貼。
落實稅收優惠
符合條件的應納稅所得額減半
在稅收優惠上,《措施》指出,凡制造企業新購進的設備、器具(除房屋、建筑物以外),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好品質萬元(含好品質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地區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從2018年5月1日起,對納稅人設立的資金賬簿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征收的印花稅減半,對按件征收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
并加大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優惠力度。從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高到好品質0萬元。
降低能源成本
一般工商業用戶將可參加電力直接交易
為降低能源成本,將進一步放開直接交易門檻,取消前期設定的大用戶直供電50萬千瓦門檻,全市大工業用戶均可參加電力直接交易,2020年逐步擴大到一般工商業用戶。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5億元左右。
同時還要提高電力審批效率,高、低壓客戶辦電環節分別壓減至4個、3個;高、低壓客戶辦電服務時限分別壓縮至20個、4個工作日以內;大力推廣線上辦電,實現常用業務“一次都不跑”,非常用業務“較多跑一次”。
用燃氣的企業也有優惠。《措施》對城鎮燃氣企業轉供的具有調峰能力的工業企業日均用氣量超過1萬立方米的部分,督促城鎮燃氣企業繼續執行0.1元/立方米—0.3元/立方米的配氣價格優惠。
降低采購成本
單個企業獎勵總額較高達200萬元
除定期組織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手牽小手”供需洽談活動外,還將通過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對龍頭企業采購中小微企業配套產品年累計在1億元及以上的,按不超過新增采購結算額的1%給予獎勵,單個企業獎勵總額不超過200萬元。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進項物流成本3億元。
降低融資成本
擬上市企業較高可拿到200萬獎勵
除加強資本市場輔導外,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對重點培育企業擬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給予累計不超過200萬元的獎勵。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各類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貸款、發行債券等從境外融資。
鼓勵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對掛牌孵化板、成長板、專精特新板的企業分別給予3萬元、25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經市金融監管局認定的市高等以上擬上市重點培育企業,在3年重點培育期內,以其上一年度繳納企業所得稅為基數,繳納的增量部分,由市財政局在其納入重慶證券局上市輔導備案后,按市高等留存部分給予獎補,累計獎補額度較高不超過600萬元,上市成功后不再享受。
這些措施,預計每年降低企業融資成本5億元左右。
提高企業效率
智能化工廠較高可獲600萬
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以獎代補,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升高等。
具體來說,企業加大重點企業裝備智能化改造力度,較高補助金額提高至不超過500萬元。
對重點企業在建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項目較高補助上限達500萬元,對建成并認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項目可再分別獎勵50萬元和好品質萬元。
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服務型制造、人工智能及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深度應用等單個項目補助金額較高可達500萬元。“今年以來,已經累計支持203個企業開展機器換人,31個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11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示范項目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7.3%,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9.8%,單位生產能耗平均降低17.3%。”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取得土地到開工壓減至15個工作日內
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一般工業項目從取得土地到開工審批時間壓減至15個工作日以內。切實強化并聯審批、聯合審批、一站式審批制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同時,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公平、公開、透明地進行事中事后監管。合理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對守法經營、信用良好的檢查對象,可降低抽查的比例和頻次。
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快推進《重慶市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修訂。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打擊力度,完善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案件民事、行政、刑事“三審合一”。
上海韋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代理美國DM&E公司的纖維卷曲機和切斷機,并提供芳綸、高強聚乙烯、聚酰亞胺等特種纖維材料的短纖維后處理生產線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咨詢。